铜源村,因村后小溪水流声似铜锣响,故名“铜源萧家”。1983年《新建县地名志》记载,明万历年间萧氏由吉安迁来。《萧氏宗谱》载,其祖先从吉城罗陂萧氏分支而来。
宗祠坐北朝南偏西25°,清代建筑。面阔16.6米,进深26米,脊高7.7米,占地面积431.6平方米。二进二天井,由前天井、前堂、前厢房、中天井、后厢房、后堂、后天井组成。砖木石结构,穿斗与抬梁式梁架,封火山墙,硬山顶,小青瓦屋面。花岗岩条石用于前堂、后堂前后檐阶沿及天井阶沿铺地,其余地面均为条砖工字缝铺墁。承重墙厚40厘米,墙体有青砖眠砌、花岗岩条石两种,其中花岗岩条石用于院墙下碱,高70厘米,其余墙体均为顺砖眠砌,砖规格长×宽×厚为30×10×6厘米。墙帽下灰带为黄泥浆打底,纸巾白灰罩面粉刷,高30厘米,其余均为清水墙面。前堂为七柱抬梁式结构,后堂为五柱穿斗式结构,后堂脊檩墨书“咸丰四岁在甲寅孟冬十月吉旦重修”。
牌楼式大门,为花岗岩石和红石、青砖混合构筑,门宽16.6米,高5.4米。六柱三间三层式,第一层红石鳌鱼吻,第二层为砖拱,第三层为红石海藻、人物、牛马羊、朱雀、花草等雕饰。门楼北面上方有一长1米、宽0.25米的青石匾额,刻有“铜源砥柱”,落款为“康熙壬寅年季冬月吉立”。
萧氏宗祠建筑宏伟,保存基本完整,建筑沿革清晰,年代明确,为遗留不多的具有准确纪年的清代江南祠堂建筑,对研究清代宗祠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,尤其门坊的雕刻艺术堪称精美。
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,新建县文物普查队对其进行了普查登记。2011年,南昌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第四批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