敞口,斜弧壁较浅,圈足。器物内、外满施青白釉,釉色纯正,表面光润,胎白细腻,口沿刮釉一周呈芒口,形成芒口碗。
这种所谓的芒口,俗称毛边,是指盘、碗在入窑烧制前刮掉口沿一圈边口的釉,露出胎骨。就是宋人叶寘《坦斋笔衡》“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”和南宋陆游的《老学庵笔记》“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,惟用汝器,以定器有芒也”中的“有芒”。
南宋时期景德镇窑正是通过引进了北方定窑的支圈组合覆烧技艺,扭转了低迷的局面,产量成倍猛增,成本大幅下降,精益求精,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,青白瓷烧造“柳暗花明”,使景德镇青白釉瓷继续保持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优势。
支圈覆烧方法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重要技术革新。具体使用时采用大而厚的垫饼作底,用一个断面呈“L”形的支圈置于垫饼上,将碗盘的口沿扣置在支圈上,芒口与支圈之间撒上一层薄的谷壳灰,这样依次把坯件与支圈,一圈一器覆盖,最后用一个内心下凹的泥饼盖住最上面一个支圈,外壁用泥浆糊裹即可入窑装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