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建于东晋宁康二年(374年),是为纪念许逊许真君而于逍遥山金田村其故居建立的道教宫观,初名“许仙祠”。许逊,字敬之,东晋南昌人。曾任旌阳县令,后弃官归隐,长于治水,为民除害兴利。南朝改为游帷观。唐高宗永淳二年(683年),天师胡慧重建,五代南唐时重修。宋大中祥符三年(1011年)升观为玉隆宫,御赐匾额。宋政和六年(1116年),徽宗封真君,称“许真君”,敕令仿西京洛阳豪华壮观的崇福宫兴建正殿、天清殿、老祖殿、关帝殿、玄帝殿等六大殿。另建十二小殿、五阁、七楼、三廊、七门、三十六堂等,形成规模空前、富丽堂皇的庞大建筑群,并颁赐御书“玉隆万寿宫”匾额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殿宇全部焚毁。明代,万寿宫再度兴盛。明正德十五年(1520年),重建高明大殿,武宗颁赐御书“妙济万寿宫”匾额。明万历十年(1582年)建三清殿、三宫殿宇。清乾隆四年(1739年),基本恢复了昔日万寿宫风貌。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全宫再度被焚。
现存万寿宫为同治六年(1867年)年重修,有正殿、关帝殿、三清殿、三官殿、谌母殿等大小五殿。
正殿,又叫高明殿、真君殿,是万寿宫的主要建筑,供奉许真君,是清同治六年(1867年)时修建的。抬梁穿斗木构架,五翘四昂十九踩斗拱,花岗岩柱础和台基,重檐庑殿琉璃瓦顶。面阔32.5米,进深24.5米,脊高17.98米。
关帝殿,供奉关羽。木构架结构,花岗岩台基。庑殿顶,重檐,殿顶前坡为小青瓦,其余三坡为板瓦。面宽20米,进深17.5米,高12米。
三清殿。供奉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法天尊。木构架结构,花岗岩台基,小青瓦屋面。面阔20米,进深18米,高12.14米。
三官殿。供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神。木构架结构,花岗岩台基,小青瓦屋顶。面阔20米,进深17.5米,高12米。
谌母殿,供奉许逊师傅谌母。木构架结构,花岗岩台基,原有回廊,小青瓦殿顶。面阔19米,进深19米,高11.81米。
宫门,始建于万历十年(1582年),清代嘉庆八年(1803年)重修,高13.6米,宽15.3米,雕刻工艺精致,青石梁立柱,正反面均刻“万寿宫”匾额。
除上述殿宇外,宫内尚有三株植于晋代的古柏,其中正殿前右侧一株,相传为许逊亲手所植。宫前晋代八角古井保存完好,内藏八根铁索,相传是许逊锁蛟之物。
玉隆万寿宫是修道的场所,也是净明忠孝道的祖庭,倡行忠孝净明,以天地和一,心净无染,大忠大孝为根本的一种修行方法,以“忠、孝、廉、慎、宽、裕、客、忍”为源,依此修行得道成仙。
玉隆万寿宫享誉海内外道教界,是世界万寿宫的祖庭,在海内外千余座万寿宫中地位尊崇,是江南著名的道教宫观,也是道教净明忠孝道发祥地,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。
玉隆万寿宫,庭院深广,牌楼耸峙,黄琉璃筒瓦宫顶,鳌鱼飞檐,金碧辉煌,雄伟庄严,布局严谨有致,造型绮丽,具有民族宫殿式建筑风格,是现存完好的较大木结构清代殿宇建筑,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。
玉隆万寿宫香火极盛,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初一,为纪念许真君,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,前来赶会进香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,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是民间崇拜最有力的见证实物之一,西山庙会已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1957年,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。